|
為了取代硫磺島級(Iwo Jima class LPH-2~12)兩棲突擊艦,美國海軍以塔拉瓦級(Tarawa class LHA-1~5)兩棲突擊艦的設計發展出胡蜂級直昇機船塢登陸艦(Landing Helicopter Deck,LHD,又稱多功能兩棲突擊艦)。胡蜂級的外型與塔拉瓦級十分類似,並使用相同的動力系統,但是胡蜂級在設計與概念上有重大的改良,並且功能更多。本級艦的命名多半沿用以往的名艦名,例如胡蜂號(USS Wasp LHD-1)、愛賽克斯號(USS Essex LHD-2)的前身都是二次大戰著名航空母艦,而義和拳號(USS Boxer LHD-4)與好人李查號 (USS Bonhomme Richard LHD-6)的前身也是二戰時期的愛賽克斯級航空母艦。此外,也有以著名戰役名為命名的,例如第七艘硫磺島號(USS Iwo Jima LHD-7)。
- V# S" z4 p+ z" r# Z9 K# K
/ d5 R! s; V" S& p3 e不同於塔拉瓦級,胡蜂級的原始設計中就被賦予靠作LCAC氣墊登陸艇以及AV-8B獵鷹STOVL攻擊機的能力。1980年代末期進入美國海軍服役的LCAC氣墊登陸載具對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作戰能力造成巨大的影響,此種全升式氣墊艇長26.8m,寬14.8m,輕載排水量87.2ton,最大載重約70ton,鋁合金製造的艇體四周圍有一圈氣囊,主機為四具TF-40B燃氣渦輪,其中兩具位於艇首,驅動兩部氣墊舉升用離心風扇,另兩具位於艇尾,負責帶動尾部兩具推進用的四葉片可調距導管風扇,總輸出功率達16000匹軸馬力,最大航速50節,滿載時也有40節左右的極速。LCAC能載運一輛M-1系列主力戰車或四輛輕型裝甲車,編制五名船員,並可搭載24名全副武裝的士兵。LCAC不僅航速比傳統排水登陸艇高很多,更重要的是能開上陸地並穿越障礙或複雜地形;而傳統排水艇不僅上不了岸,還深受潮汐、水深、近海坡度、灘岸性質、水雷、障礙物等影響;因此,氣墊登陸艇能在全球70%的海岸實施登陸作戰,而傳統排水艇只有17%。氣墊登陸艇能快速地載運人員裝備通過危險的近海與灘頭,直接上岸並進入陸地,人員裝備再也不用灘頭步履維艱地涉水挨打,大幅增加了兩棲登陸行動的安全性與成功率。LCAC的靠控性極佳,依靠本身的靠縱能力就能自由出入美國海軍各型登陸艦的船塢。
/ ]' z* c8 x5 r$ n ~! a: ~' d9 P: N
胡蜂級無論是機庫或者艦內塢穴的容量都比塔拉瓦級更大,可裝載較多的航空器以及兩棲登陸載具。胡蜂級的艦內貨艙容量達2860立方公尺,車輛甲板面積則為1858平方公尺。胡蜂級的泛水式艦內塢穴長82.1公尺,寬15.3公尺,能一次容納三艘LCAC氣墊登陸艇或12艘LCM-6機械登陸艇,並且能在塢穴內直接為其所屬小艇進行整補。由於在原始設計中就納入了AV-8B的運用能力,胡蜂級無須接近灘頭便能進行攻擊任務,因此並未如同塔拉瓦級般裝置MK-45艦砲,飛行甲板可用面積遂得以增加,這是兩級艦在外觀上的主要區別之一。與塔拉瓦級相同,胡蜂級擁有兩具供運送航空器用的大型升降機,但兩具皆為甲板邊緣升降機,而非塔拉瓦級將一具設在艦尾中線。這兩具升降機都能運送CH-53重型直昇機。此外,艦上有六個長7.6m寬3.6m的貨運升降機,比塔拉瓦級多一個。胡蜂級的飛行甲板由HY-100高張力鋼板建造。本級艦最多可搭載42架直昇機,除了以直昇機進行垂直包圍作戰外,胡蜂級還能完全搭載AV-8B垂直起降戰機與SH-60B反潛直昇機進行制海任務,此功能與1970年代美國海軍進行的Project60艦隊整建計畫中遭取消的制海艦(Sea Control Ship)相同。原本美國海軍打算在飛行甲板前端裝置滑跳甲板(Ski-jamp)以增加AV-8B的出擊能力,但是為了避免減少直昇機起降空間而作罷。自衛能力方面,本級艦配備SWY-3武器指揮系統與ACDS作戰系統,兩者連結艦上所有的雷達與電子戰系統(包括SPS-48、SPS-49、MK-23 TAS、SPS-67、MK-15方陣CIWS上的雷達、SLQ-32電子戰系統),指揮MK-15 Block 1A方陣近迫武器系統以及北約海麻雀防空飛彈進行防空接戰。; d" _6 V9 l v' s- G
2 D; {9 Y/ H# H0 K" j
胡蜂級具備完善的C3I(Command,Control,Communications and Intelligence)設施以便指揮兩棲作戰,並且擁有設備極為齊全的艦上醫院,擁有更甚於塔拉瓦級的600張病床。首艦胡蜂號最初只裝有SPS-49對空雷達,LHD-2之後則增加SPS-48E雷達以及SYS-2 IADT,後來胡蜂號也追加這些裝備。未來胡蜂級勢必會增加運用MV-22傾斜旋翼機以及F-35 STOVL型戰機的能力。此外,胡蜂級正陸續加裝MK-31 Block 1公羊(RAM)短程反飛彈系統並納入SWY-3武器指揮系統中,可大幅強化自衛能力。 R' \% w" ? u) \ r
/ o! f. ~% c# I8 @在2002年4月,美國海軍與諾格集團簽約,建造最後一艘胡蜂級艦馬金島號(USS Makin Island LHD-8)。為了提高運轉效率與節省成本,馬金島號以新的燃氣渦輪動力系統取代複雜笨重且反應緩慢的蒸汽渦輪系統,主機為兩具GE的LM-2500+,驅動兩具可變距螺旋槳,此外還配備新的電力供應系統,由六具柴油發電機提供。馬金島號的建造合約於2002年4月簽訂,於2003年5月開工建造,2006年下水,預計在2007年7月31日成軍。馬金島號將成為美國第一艘換裝LM-2500+主機的軍艦,此型主機先前已經被運用在民間船隻上,每具可輸出35000馬力,使用兩具便能擁有與前七艘塔拉瓦級相當的總功率,但體積、重量、靠作人工與維修工時卻大幅減少。除了全新的推進/電力系統外,馬金島號由於增添若干裝備,故滿載排水量增至41722ton。馬金島號使用最新型的指管通情裝備,並配備美國海軍近年大力推展的SSDS MK.2船艦自衛系統,以高度整合的分散式戰鬥系統將艦上偵測與防空自衛武器整合在一起。在塔拉瓦級的後續艦LHA(R)/LHX中,馬金島號也成為供作參考的重要指標。
! l1 c6 B7 X0 J& Q/ Q9 H5 z% }) Q& \6 ~ V7 P! e1 v, L9 Z6 ]

( V1 i, R1 d7 i7 k+ c9 S + C* e8 J- G( j
- }" H& j5 V, x% @
2 j$ } V6 g0 z8 Z6 O+ g4 n6 J艦名/使用國 胡蜂級直昇機船塢登陸艦/美國
6 I. w4 D; q# s0 E6 X(Wasp class)
/ t* F! A, G# c4 e! \ & @$ ^% T, r8 \7 K9 J
承造國/承造廠 美國/Litton/Ingalls廠建造 d3 x/ k, E* O; T% ~" w( q
尺寸(公尺) 長253.2 寬32 飛行甲板長249.6 寬42.67 吃水8.1
. ]. w5 v7 d! L. ?
) x' }3 Y. H- d! ~, k排水量(ton) 輕載28235 滿載40530/41722(LHD-8)
1 `- n# ^$ x' M) X$ s- }8 s動力系統/軸馬力 600psi鍋爐*2/70000(LHD-1~7) + o% c: j; I3 [/ y$ ]4 v1 J6 b0 P
GE LM-2500+燃氣渦輪/70000(LHD-8)
$ y4 r% ?( d& A) t. |
6 {% j, o" A1 q6 H" q. b- d- Q) e蒸汽渦輪*2(LHD-1~7)
% p( J9 l7 A, a9 ]
, m, {" c0 E2 W$ ^; J艦首推進器*1
: J6 A+ _2 O+ w; P0 o7 j1 Y/ x: K4 v8 F6 k! Y4 d
雙軸(LHP-8配備CRP)
/ `! ?* B# K4 s
) q N* n' V: y5 {航速(節) 24
1 K) N4 V' x+ e8 E) b) E: Y偵測/電子戰系統 AN/SPS-48E 3D對空搜索雷達*1" U2 c* L8 O' t0 Z5 k9 [6 I
9 [+ j8 j# r8 C
AN/SPS-49(V)7 2D對空搜索雷達*1
C$ A1 T9 c3 ^+ W& U0 ?. ^6 W# v5 f4 L+ E$ r" T% J, }+ f1 v: u
AN/SPS-64平面搜索雷達*19 E9 \, D7 Z( Z( W! q/ D: O' A" B
9 @1 M, x6 @ I& P* e5 W8 [
AN/SPS-73平面搜索雷達*1, j. S: z2 {3 m: I$ {
, V4 {! c2 v' t( h$ c/ n! j+ x3 w8 @
AN/SLQ-32(V)2電子戰系統*1( K' I8 C4 n% \
* |" v! |6 s- O3 P- M0 A
AN/SLQ-25魚雷反制系統*19 S1 K( S! f3 W! m0 z0 |8 m* g
7 s7 y! E2 l3 ] N3 {
MK-36干擾彈發射器*1(SRBOC)6 @+ I! r1 J; R
9 g) h; x% c* X) Y2 k+ H/ S0 h4 t1 Y
射控/控制系統 AN/SYS-2整合偵測追蹤系統 (IADT) 4 I) A3 |$ P% z8 v. r$ A7 H
+ \$ l4 i) y+ j$ ]6 o( EMK-91射控雷達*2
# W. O1 v- Z& a5 b/ h: N; F/ i
: Z6 z8 @* Q7 n3 K9 YMK-23 TAS目標搜獲系統*1% O z9 k) q3 i
4 J7 c) j# X0 ]1 v% f4 u
SWY-3武器指揮系統
& q; x: X/ U+ H. e o- w% F0 g E/ M
2 Q$ J- [6 a+ IACDS作戰系統5 ~6 L2 l$ p6 t
' v) `1 W- B5 G! B陸戰隊兩棲戰術暨管制系統(MTACCS)
: J. Z5 E2 S+ A9 D1 s/ d- @* k
& i7 ]) W" h6 d4 ] _' t$ z整合性兩棲戰術武器資料系統(ITAWDS), q3 X" i1 W! J- Z) j3 V. T
7 `! R& ] C/ N4 [6 c: z+ t9 ~聯合戰術資訊分配系統(JYIDS) * l4 f1 i) W9 k( G& W: `: w$ |
M% t$ ` V) ^5 t人員 船員1108 搭載部隊1894
4 h$ p& u3 n6 B& A% e$ Q% {艦載武裝 MK-29 IPDMS海麻雀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2
" O0 N' B1 q% s$ F& P2 l: c# k8 u9 R1 B& ^/ ~/ e
MK-15 Block 1A方陣近迫武器系統(CIWS)*2(LHD-5~8)/3(LHD-1~4)
% h$ T% m3 n, j5 Q* C
1 [. N, O. d2 J( {& zMK-31 Block 0/1公羊(RAM)短程防空飛彈系統(21聯裝MK-49公羊飛彈發射器)(1990年代陸續加裝)9 f# |7 V H: l. R, N
; \+ g- s8 A6 k" I. { k9 fMK-38 25mm機砲*3(LHD-5~8)/4(LHD-1~4)
s4 |- D1 G, K% H+ k% z1 L4 ~9 }7 y# [# E2 ?) ]
MK-33 0.5吋機槍*4 I3 m* s; t* }$ J* f# r
6 e0 G' z! A7 U0 m2 N" ~# i艦載機 突擊模式(Assault Mode):CH-53運輸直昇機*9. |- U& `! D* ]; h3 n
CH-46運輸直昇機*12~16
3 {( o. l) o6 C0 m+ N7 M& _( R H0 n
AH-1W攻擊直昇機*4
! H C* p: k+ K; Q0 f5 T6 x) i( j- q" B' l5 }$ c0 {0 v
AV-8B垂直起降攻擊機*63 w' }/ W$ w8 z# b
* U+ S9 p8 Z) |
UH-1N通用直昇機*42 R) B" |$ j* v, b9 q+ s9 ^
5 s4 J! ^4 i0 V. M' F& Z; R% F& u/ Q0 a# ~- Q. \. O% ]; m
或CH-46運輸直昇機*42 r; z1 ~" u0 R
5 k, o6 D& Q; f! \: c z: }( Z# d ' u' @$ U; K2 ?" i
5 K/ Z8 u; Z& f0 U
制海模式(Sea Control Mode):AV-8B垂直起降攻擊機*20! I$ y$ R. W5 V+ C6 J& W% Y
. \1 F. D; E; X" Q3 [LAMPS-3 SH-60B反潛直昇機*6 , b, ~/ m" B6 m2 y/ q- z( r$ G
3 h7 b4 R: W: H, C登陸載具 塢穴容納── ! U# ?. g0 \7 K! ~5 M E
LCAC氣墊登陸艇*3或
) Q& U+ P' I9 s4 ?. M0 P: a8 \; J0 M5 _! h& V; G# E
LCU通用登陸艇*2或
8 M% z* \( w% d3 i( B/ K/ A5 B
9 w, e B+ d$ Q3 x1 q4 E+ s+ NLCM-8機械登陸艇*6或
* b$ ?" S o( c) O% f; x1 e
* j& I+ k9 t$ H9 BLVTP-7兩棲突擊載具*40~61
8 I0 i0 z' k7 M/ e , O) x# c; S% [+ }# C$ B
姊妹艦 共八艘──5 ^- _0 S% x, O) a0 G
LHD-1 WASP
/ W/ y% n( v: X% _' r" Z
$ W- W# W4 A; E C3 E1 `6 Q! Y/ vLHD-2 ESSEX
7 l3 B: X6 U+ e& f: r% p- y8 b! v$ I8 T$ m6 E' y4 q( q5 W) Z" s
LHD-3 KEARSARGE / I# ~! ^7 r9 S \! M5 _
" W& c" X) n7 A1 ^- m9 q4 p- A9 N5 `
LHD-4 BOXER . d; }$ T C, d/ M4 \* H
) K3 G+ @& M z j& KLHD-5 BATAAN
1 `" J* |1 m# O# B. A0 ?5 @/ m* Q+ i: r8 O8 \* b$ w
LHD-6 BONHOMME RICHARD - ]! i2 R4 u0 J' ]
+ J, j& k; k1 G9 l7 PLHD-7 IWO JIMA
1 Z' @' ~9 G7 N, r' O0 r5 h; b4 k/ k+ \6 Q, V A
LHD-8 Makin Island
1 q: S+ f5 R- R4 A+ w. R* w : X! @9 X/ @6 |' x
備註 LHD-1於1989年5月服役,LHD-2於1992年10月服役,LHD-3於1993年10月服役,LHD-4於1995年2月服役,LHD-5於1997年9月服役,LHD-6於1998年8月服役,LHD-7於2001年6月服役。LHD-8最晚於2007年7月服役。
: r( j# f3 |" f6 [
3 h6 k, \& W+ ~* u! C1 n7 p: `' jLHD-6的主站:http://www.lhd6.navy.mil/# N# r+ k3 B% P, ~ ~, O9 |/ p
8 z" z3 p* E&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