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07-03 23: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一次打火成功,我认为是油气混合气体的爆燃之后可以造成棉芯点燃的全过程才可以叫一次打火成功。" K1 N4 J% ^% i& X* z) V7 k% f. H
其次,棉芯是参与燃烧,但是它更像是一个燃油的传递媒介以及容器,容器如果是空的,那就谈不上有什么可以燃烧了。
) i5 ]1 X$ Q0 e, c
/ `+ Q2 d% L9 R# P- X7 B7 \9 d你提供的两套试验方案都是为了增加了燃油的输出量。' D, _" B1 w: P
实验方案一的问题所在,在于棉芯如果过粗,经过出口的时候等于给棉芯的时候加了一道箍,势必导致进入燃烧室的燃油下降,甚至没有燃油进入。一次点火的可能性不大,同样,普通棉芯,如果在出燃烧室的小孔处打弯,一次打火的成功率会让你很失望的。4 H/ k. ^0 s( z, g9 P1 J: Q2 C: _" h
实验二肯定没有问题,z的正常工作环境棉芯是会受到棉花的一定压力得,而且棉花和棉芯只是表面接触,会对棉芯的虹吸现象造成影响。如果直接泡在燃油里面,首先燃油和棉芯的接触面积增大,其次棉芯不受任何不可忽略压力影响。毫无疑问会充分的燃烧。
3 z1 k( ?8 T$ m: @/ y" E% ` @6 n' W* A7 m6 L
跳火的终结剖析就是一个原因,燃油经过棉芯到达顶部的时候,燃油通过量有一个平均正负值,当燃油供给不稳定,呼大呼小的燃油供给量就会造成跳火的现象。
7 Z y) \# v) a总结一下,燃油供给水平达到一个标准值(供给稳定,以及供给量达到)的时候,火就可以持续顺畅的燃烧。至于这个标准值,肯定没有细化的定义。尽量大最好。; c0 K8 X" Z8 R. h. l {8 r
Q0 m; _0 o! T* M# s% D6 h' u掌握原则以后再去排线。因为z内部构造的制约,必然会产生一种最好的排线方法。当然,还有附加定义,也是排线出错概率最小的方法(出现硬角以及对棉芯过分施压)。这也是需要深思熟虑的。不能光谈理论,还有很多不可忽略的导致棉芯排列变形的因素。6 r( y. G' P( Z& `
" s" j; i! I8 E! ^; d6 T
[ 本帖最后由 solomansolo 于 2009-7-4 00:02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