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ippo与中国传统工艺国粹大漆漆器的完美结合,在当下祖国繁荣昌盛飞速发展的今天,有一些传统工艺日渐衰弱,年轻人吃不了苦,静不下心钻研与传承传统工艺的人越来越少,导致非常多的传统工艺失传,作为一个80后的我既喜欢外来实物新鲜感又对祖国五千年流传的一些老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爱好,漆器就是一门非常古老有着中华特色的一门艺术展现形式,偶然机会接触到我国漆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钟大师的徒弟陈锦涛老师探讨如何能将大漆工艺以各种形式展现的淋漓尽致,当时我就有了在zippo上做漆,历经1个多月的探讨与计划终于初定方案,制作4枚一套中国风的大漆工艺四神兽zippo,现将整个大漆制作流程记录并与紫峰朋友们分享,持续更新,希望大家多提意见交流探讨,整个机器制作周期预期为50天,期间会把制作过程以图片与文字形式与大家分享。
5 n$ L/ Q, ^2 W7 y# ^. O. K- P% E' `5 \) h3 V" ?
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漆器,漆器,不是阳春白雪,他是中国最古老的工艺,起源于河姆渡文化时期,距今已经6千年历史,汉马王堆出土的漆器,在地下待了几千年,出土的时候依然完好无损,这估计是普及最广泛的关于漆器的新闻报道。$ p: {4 I5 N4 v, y
b+ R3 S9 c3 E! @ I+ s
漆器工艺复杂讲究,表现技法丰富,对于器皿表面的处理极为重要,因此就将此普及贴设在表面处理板块,我会分专题来介绍,时间及精力原因,整理好一个专题我会发布一次,本人说话容易语无伦次,说到哪是哪,尽量图文说明,望见谅,谢谢!
! x8 N* q; D6 ~, d1 N, u( h, I+ [% f
文字比较多,闲麻烦的朋友就看看图吧。7 ?. d% r, v# @
何谓大漆
) ~0 a8 n5 J( B$ z. Z4 ?7 {: q( \( ^5 M
首先,大漆不是化学漆,化学漆涂层美感多浅薄,大漆成膜后温润含蓄,多用于艺术品创作,是天然环保的,对人体无害,且有防癌症的功效,因此使用与食用具中是没有问题的。7 Z7 d6 S2 g; k8 v( \& d
# I" K4 y6 ^0 r% E! T
但是大漆工程中容易过敏,过敏是件痛苦的事情,本人曾使用多种秘方,比方捣碎螃蟹涂抹,比方使用韭菜涂抹,效果不明显,最好的方式就是忍耐,忍耐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当然这个现象存在于制作过程中,成品之后就不会有此问题。7 X5 o9 A$ j' r3 V$ L% ^
2 K7 h; p [. M生漆是从漆树上采割下来的液体,有涂料之王的美称,漆树需要生长十年才可以进行采集,一年采割时间满打满算也就90天时间吧,伏天割漆效果最好,一颗漆树整个生命周期只能割出10公斤生漆,3000颗漆树采集一公斤生漆,并有着严格割漆制度和方法,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漆树死亡,有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说法,漆农通常半夜进山,几秒钟就要换一次蚌壳,因此现在市面上的生漆价格极为昂贵。2 D& u L3 v4 c; {# |" e8 A
7 z3 c) I/ c3 r9 n# x
生漆与熟漆也是有区别的,这里简单说一些术语,生漆就是从漆树上割取下来,含水量高,通常用作骨胎打底,熟漆是生漆经过机械搅拌,日晒或者红外加温调节水分后兑入桐油等,漆膜更加光亮坚硬,温度和湿度是漆干燥重要因素。
6 b- @' {+ G' o1 H1 b# ^* R* K) a& e; H; \* G: e( z
生漆呈乳黄色,遇空气氧化为深红色,又逐渐呈现为黑色,生漆口诀“好漆清如油,照见美人头,摇动虎斑色,提起钓鱼钩”,生漆有清香味,如果变质了就没有清香味,刚制作完毕的漆器也会有这种清香味的,过段时间后味道会消除掉。' c* e) k5 _+ L* r& `
: F6 X3 n, t6 W5 U5 b9 F
生漆自然干燥,置于荫房,适宜温度湿度,这是人工干燥,适用于金属及陶胎,增加附着力。生漆干后就不能用了,置于木桶或瓷盆中密封,小量的漆,用硫酸纸包好即可。/ K. N* o- Y; M2 O
, O5 D% t2 t- c2 I# X# X' {9 r( W
“漆”字是中國象形字,由漆樹上割八字形流出生漆之意。漆器在中國是帝室御用的器物,唐代時將漆器的技法傳至日本,在日本進一步將漆藝文化推向極致奢華,為富貴人家所收藏使用。漆,可與各種素材結合,充分發揮材質特性,更能輝映出漆本來的的美,漆工藝在中國文化上成為一種多采多姿的傑出藝術。. V1 M) {6 {! r+ i
, e. D$ k$ [! k1 X' M0 z( o& Q
下面是一组关于生漆提炼的图片: 3 ~2 o6 S5 t% D! e* W& Q' R
8 C7 W: h0 y R& h3 t2 o) v
( ?! M8 a; |$ u' n, z; P
5 k# F- u& S) q1 y1 l$ {9 u
& I% T) {; \! u# s5 U5 l
( k2 l, \" G( A1 z: K6 m
% T7 K5 V& Z7 h& q6 V: T7 v9 g
; A! A, e! E2 U- ?; n+ [( u6 \; S
. i4 P5 k7 |1 ]* A/ Y
! O5 i6 L" y' w, |9 k$ Z
* u4 W5 l8 `( k, n9 u5 x, ?% _: W$ F3 G) V; \# I- c
|
|